你的位置: 半岛 > 音乐知识 > 乐理资讯

【微课堂】江南丝竹的名称来源

2024-08-01 23:51:01

  【微课堂】江南丝竹的名称来源我国的民族民间器乐合奏丰富多彩,它们有着不同的演奏形式和风格特点,是我国音乐文化的宝贵财富。江南人民也创造了自己的器乐合奏,其中主要用丝弦和竹制乐器演奏的江南丝竹,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半岛bandao体育,风格鲜明。它的音乐欢快、明朗、清新、雅致,表现出江南人民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流露出人们对家乡景色的赞美之情。20世纪50年代,人们把流行于江浙一带和上海地区的富有鲜明地方色彩的丝竹乐称为“江南丝竹”,并被人们普遍采用。

  在现存的早期谱集和著作等资料中则以“丝竹”、“清音”称之。如钱又鹰所辑的《丝竹易知》抄本(1925年)中写道:“本集宗旨,指重国乐起见。……分为上下两卷,定名为丝竹易知。”从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的报刊以及当时的演出节目单上也可以看到,人们称现在的“江南丝竹”为“丝竹”、“国乐” 或“清音”等,1928年7月19日《新闻报》登载的演出广告上有“丝竹组(北区)”、“国乐”等字样。1940年9月华联同乐会娱乐委员会国乐股在第二届股员大会的演出节目中,《中花六板》、《梅花三弄》等江南丝竹曲目只标明了“合奏”的演奏形式。直至20世纪50年代,才把流行于上海地区和江浙一带的富有鲜明地方色彩的丝竹乐称为“江南丝竹”,并被人们普遍采用。《杭州文艺志》上所载的“江南丝竹”条目是这样写的:“1954年11月,周大风、潘怀素、王巽之、杨大钧、程午嘉、傅蒙等在上海东亚饭店开会,根据江南丝竹的特点提议丝竹改称江南丝竹,并得到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卫仲乐认可。”最近周大风更正,上述事件发生的时间为1952年11月,形式也不是开会,而是饭后休息时间的交谈。[1]在1951年举行的“国乐捐献演奏大会”的节目单上,《三六》仍注为“丝竹合奏”,在1954年9月举行的国乐观摩演奏会的节目单上,由合众国乐会演奏的《欢乐歌》、《行街四合》、《三六》注为“江南民间乐曲”,而在随后的“乐曲说明”中,称《行街四合》为“流行于江南一带的丝竹曲”,将《欢乐歌》注为“江南丝竹乐曲八大曲之一”,并在《金蛇狂舞》的说明中指出:“原是江南丝竹乐《倒八板》”。1954年为欢迎中国民间古典音乐巡回演出团旅沪演出而举行的“上海音乐界民间古典音乐观摩演出”的节目单上,将合众国乐团演奏的《行街四合》明确注为“江南丝竹”。1954年由金祖礼、周国祥、徐中仪等人成立了业余“江南丝竹研究会”。在1957年举行的国乐观摩演奏会的节目单和“乐曲说明”上,《欢乐歌》、《云庆》、《行街四合》都被明确注为“江南丝竹”。1958年上海群众艺术馆编印《上海民间器乐曲选集》,也正式使用了“江南丝竹”的名称。由此,从书谱、节目单上的称谓,显现出“江南丝竹”这一名称来源的脉络。

微站点
查看微站点
个人中心
人工客服
购物车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