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评论收藏分享当编钟遇上钢琴中西乐器之王合奏《我的祖国
赞评论收藏分享当编钟遇上钢琴中西乐器之王合奏《我的祖国编钟是古代中国的一种打击乐器,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之精髓。钢琴则是欧洲驰名文化遗产,声音柔和清脆。当中国古代乐器之王编钟与西方乐器之王钢琴相遇、合奏半岛·体育官网,会呈现一种怎样的音乐效果?
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晚武汉博物馆举办“一见钟琴”非遗博物馆之夜音乐会,来自江汉大学音乐学院的教师胡萍、刘熙和吴萌萌,将编钟、钢琴和中国名曲相结合,演奏《我的祖国》《九歌》等经典曲目。这些曲目立意高远,在编钟与钢琴的合奏下,旋律优美、节奏明快,令现场观众掌声迭起。
《九歌》是楚国诗人屈原《楚辞》的篇名,是其诗赋艺术创作中最为华美的篇章。音乐会上,由编钟与钢琴共同演绎的中国古曲《九歌》,舒缓的旋律结合强烈的节奏,钟、磬清越的金石之声与钢琴明亮的旋律结合,这“亦古亦今”的音乐美学,为现场观众展现了一场超越时空的艺术对话。
这场音乐会还是乐曲《一见钟琴》系列的首演,该曲由江大音乐学院副教授胡萍作曲,张晶和莫淑娓编曲创作。一曲钟琴合奏,把这两种乐器声音融合成了一体,让观众感受了中国式浪漫。编钟的悠扬声像波浪一样起伏,钢琴的清晰声似夏天清晨的吟唱;编钟与钢琴交错的旋律,像一场空灵的梦境之旅。旋律颤动着人的心灵,灵魂如同飞翔在天空的鸟儿;编钟和钢琴共舞,如一双优美的舞鞋;编钟的悠扬声像弦韵,钢琴的清晰声也不输分毫。
武汉琴台钢琴博物馆馆长贺立军介绍说,现场演奏的编钟由随州市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项绍清制作,深度还原了随州出土的曾侯乙编钟的音色和特征;现场演奏两架古董施坦威钢琴,由武汉琴台钢琴博物馆提供,该馆2022年也成功荣获“钢琴的修复与重建”传统技艺的非遗传承人;本场音乐会演出人员的服饰,由汉绣非遗传承人杨小婷设计、制作。整场音乐会贯穿了非遗的文化特色,突出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
贺立军表示,音乐可以表达人类共同的情感,中西方文化的不断碰撞与交融,使得音乐艺术产生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绚烂色彩。中国古代乐器之王编钟与西方乐器之王钢琴的联袂演出,这王者间的对话,为我们带来的是中西文化不同而和的完美演绎。
江汉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胡萍告诉记者,编钟和钢琴分别代表中西方的乐器之王,编钟是中国古代礼乐文化的代表,是国之重器,钢琴出现于四百年前的欧洲,逐渐取代管风琴,成为西方乐器之王。两者合奏乐曲的尝试,是特别有代表性的文化碰撞与交流,这种合奏,也可以作为出土曾侯乙编钟的湖北,当作地域文化品牌进行开发探索。
胡萍说,事实上,钢琴传入中国后,中国作曲家通过不断地探索与学习,将中华民族音乐作为创作的源泉,逐渐形成并完善了具有鲜明中华民族风格的钢琴音乐。从体现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钢琴协奏曲《黄河》,到赞颂大好河山的钢琴协奏曲《我的祖国》,这其间激昂、雄壮有之,柔美、含蓄有之,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也就是说,弹奏中华民族音乐的钢琴,某种程度上也中国化了。此刻,我们敲响编钟与琴键,向世界发出的是“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