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时期的 艺术生活及小提琴审美观念
巴洛克时期的 艺术生活及小提琴审美观念从15世纪开始,小提琴作为一件欧洲的民间乐器,在普通市民的音乐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时的集市、广场、酒馆、跳舞场、游艺会等各种生活和娱乐场合中,随处可见农村小提琴手以及流浪艺人拿着小提琴在人群中为狂欢和派对的热闹场面助兴。可是,在那个年代中,没人将小提琴看作一件优雅高贵的乐器,它充其量不过是流浪艺人手中一件简陋粗俗的民间乐器。直到今天,法语仍将一事无成的蠢人称为“Violon”(小提琴)。
小提琴艺术的崛起,与人们对器乐的日渐喜爱这一审美趣味的变化是分不开的。文艺复兴时期是声乐的盛世,器乐在宗教的排斥和声乐的盛行中一直处于边缘,在模仿人声和为声乐伴奏的夹缝中喘息发展。器乐在巴洛克时期迎来了春天,不仅摆脱了声乐的束缚与限制,形成了独奏、重奏、合奏等多种形式,还创造性地产生了尚松、坎佐纳、幻想曲、随想曲、奏鸣曲等多种体裁,开创了器乐历史的新时代。
从小提琴这件乐器的诞生,直至它从简陋的民间乐器到成为拥有当下地位的乐器,克雷蒙纳的小提琴制作大师以及威尼斯、博洛尼亚的小提琴演奏者的重要贡献是毋庸置疑的。17世纪的意大利,像威尼斯这样商业繁荣的城市,已经兴起了满足公众艺术需求的公共剧院,形成了举行大型群众集会和狂欢的广场文化。流浪艺人们则会利用这些场所和节庆时机展示个人的演奏技巧,而小提琴不论在室内的剧院还是室外的广场中,都能以美妙动听的独特音色扣人心弦。不仅如此,在演奏形式上,不论是独奏或是乐队的合奏,小提琴都能恰如其分地迎合音乐氛围的需要,其华丽、饱满和鲜亮的音色总能在音乐中处于突出位置。因此,小提琴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用小提琴演奏各种风格的舞曲,用小提琴模仿狗、猫、鸡等动物的叫声以及人发出的口哨声、军号等生活中的各种特效音色都受到了大众的普遍欢迎与热捧。
小提琴的发展在意大利的另一个城市博洛尼亚则略有差异。博洛尼亚是意大利的宗教中心,同时也是科学、文化、艺术的核心区域。在当时的博洛尼亚,处处能够感受到浓厚的人文主义氛围,它很好地保留和延续了文艺复兴以来的文化和艺术的传统。因此,博洛尼亚的民众崇尚庄重、静穆、平和与高贵的艺术生活,认为音乐就应当像人声一样悠扬动人,甚至将再现人声作为艺术的终极目标,以及判断艺术门类优劣和进行审美评价的标准。
而小提琴类似于女高音的音域和悠扬美妙的音色恰好符合了当地民众的这种审美需要。因此,博洛尼亚的小提琴演奏家们,以塔蒂尼和科莱里为代表,在高贵动人的演奏音色、方整平和的风格以及女高音音域中的把位技巧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的作品在公众的艺术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半岛·体育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