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半岛 > 音乐知识 > 钢琴技巧

半岛bandao体育音乐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对话天津茱莉亚学院名师李伟纲

2024-08-05 00:23:00

  半岛bandao体育音乐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对话天津茱莉亚学院名师李伟纲作为天津茱莉亚学院的常驻乐团,天津茱莉亚室内乐团拥有一批世界上最优秀的古典音乐艺术家。他们是独奏艺术家,也是北美、欧洲和亚洲一些屡获殊荣的室内乐组合及管弦乐团的前成员。

  这些成就斐然的音乐家们济济一堂,结合国际多元文化背景,呈现精彩纷呈且引人深思的曲目。其配置包含弦乐、木管、铜管、竖琴、打击乐及钢琴,满足不同类型室内乐编制的多样化曲目编排,以飨观众。

  ·您作为上海四重奏的成员,近二十年来,在中国演出百余场,您觉得中国室内乐演出市场和观众素养有哪些变化?

  李伟纲:我们上海四重奏从90年代中期开始,每年从美国回中国的演出并不多,在前十几年里基本就是在上海、北京、香港和澳门的主要音乐厅和音乐节里举办弦乐四重奏的专场音乐会,更多的是在日本、韩国、新加坡巡演。

  自2009年,上海四重奏成为上海交响乐团的驻团四重奏以来,我们越来越频繁的回国,也开始经常在二、三线城市进行四重奏的专场演出。保利院线余家剧院,其中有不少是非常现代的、非常棒的城市音乐和文化中心。这些一流的设施都特别需要好的节目来满足当地的音乐、文艺爱好者和市民们的文化艺术消费上的需求。内容好、质量好的音乐会理所当然的会受到观众的热烈反响,等这样的艺术家第二、第三次再被请回到那些剧院或者音乐厅的时候,很自然的会有更多的追随者和粉丝。

  新的观众群来自中国日益增长的白领阶层和中产阶级,也来自于中国数量惊人的琴童和他们的家庭。可以肯定的说中国的音乐市场是在蓬勃发展的,而且这个发展方向会延续不少年。新的音乐会听众的素质之提高,的确需要主办方和艺术家的一些积极的引导,使渴望经常受到音乐洗礼的新听众很快的意识到,音乐是丰富生活中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近十年来中国许多城市的音乐会听众的素质提高是快得惊人的,比如说上海近几年来的音乐会听众素质是绝对不亚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其他城市的。

  ·2019年起,您受聘于天津茱莉亚学院任教,教学期间您有怎样的感触?您对室内乐在中国的发展有哪些期待?

  李伟纲:我从2020年秋天开始在天津茱莉亚学院展开教学活动,对学校崭新的校园之美丽,硬件设施之完美,学生们渴望知识、拼命学习的那鼓劲儿,同事们的相互尊敬和友好,各个部门同事们的鼎力配合等等都让我非常之感动。我20多年来的梦想是把中国的室内乐真正的发展起来,现在当然很期待把天津茱莉亚学院建成中国室内乐发展的一个中心。

  ·天津茱莉亚学院从海内外优选的教师团队,不仅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更是叱咤于国际舞台的一流演奏家。您作为天津茱莉亚室内乐团的一员,在艺术合作上碰撞出哪些新的灵感与火花?这次4月11日于中山音乐堂的演出有哪些亮点?

  李伟纲:天津茱莉亚学院的每一位被聘用的教师,不仅需要有非凡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热情,也一定是活跃在国际音乐舞台上的一流演奏家。这半年多来,我己经听了几乎每一位同事的独奏或者室内乐演奏。我作为天津茱莉亚学院室内乐团的成员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

  我们最近开始在排演4月11号将在中山音乐堂演出的这套曲目,我很享受排练的过程,相信听众们听到这几首不太常听到的、很优美的曲子,会感觉耳目一新的。我们虽然是一群教授们,但是我相信我们演奏出来的音乐将是非常有活力的。期待北京见!

  · 难得一听的经典作品现场——天津茱莉亚踏春而来· 曲目导赏 跟随天津茱莉亚国际顶尖名师 翻开春的序章

  小提琴家李伟纲,1964年出生于上海的一个音乐世家,5岁起就跟随父母亲学习小提琴,14岁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1981年入选上海和旧金山的第一个文化交流项目,赴美国旧金山音乐学院学习一年。1983年,李伟纲与上海音乐学院另三位伙伴组建了上海四重奏,并在1985年的第三届英国朴茨茅斯国际四重奏比赛中一举获得第二名。同年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留校任教,随即与上海四重奏一起离开了中国赴美国继续在北伊利诺伊大学随维米尔四重奏学习。从1987年到1989年,李伟纲在茱莉亚学院学习,同时担任茱莉亚弦乐四重奏的助教。

  作为小提琴独奏家,李伟纲17岁就与英国BBC交响乐团合作公演,还曾和上海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BBC苏格兰交响乐团和亚洲青年管弦乐团等合作演出。除了父母之外,他先后还师从谭抒真、李牧真、阿什肯纳基(Shmuel Ashkenasi)和汀克曼(Isadore Tinkleman)学习。

  作为世界著名的上海四重奏创始人之一和第一小提琴,36年来李伟纲的足迹已遍及于30多国家,演出近3000场音乐会,灌录了专辑唱片35张。他曾出现在1980年奥斯卡获奖纪录片《从到莫扎特-艾萨克·斯特恩在中国》中。

  李伟纲是新泽西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约翰J.卡利音乐学院的常驻艺术家,还担任上海交响乐团的客座首席,以及上海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的客座教授。此外,他将于2020年秋季加入天津茱莉亚学院,担任常驻教师。李伟纲用的小提琴是由伦敦Beare国际提琴协会慷慨提供的一把黄金时期的斯特拉迪瓦里1714年制作的“克奈瑟-戈吕恩”。

  何为,美籍华人小提琴演奏家,现任天津茱莉亚学院艺术总监兼学术院长;曾任美国旧金山音乐学院小提琴教授、弦乐系主任,美国富布莱特高级专家,旧金山/上海室内乐音乐节联合艺术总监。

  小提琴大师Dame Camilla Wicks称何为为“一位充满无穷想象力的艺术家”。作为一名活跃的演奏家,何为曾在上海、东京、洛杉矶、奥斯陆、西雅图、首尔、香港、新加坡、北京、檀香山及旧金山等全世界的许多主要城市举办独奏和室内乐重奏音乐会。同他合作过的室内乐艺术家和团体主要有茱莉亚四重奏创建人、小提琴家Robert Mann,茱莉亚学院教授、大提琴家Bonnie Hampton、康科德弦乐四重奏、弗朗西斯科钢琴三重奏等国际知名的艺术家及团体。何为曾获得1996年Yellow Spring and Carmel国际室内乐比赛的最高奖。就职于旧金山交响乐团期间,何为随团演出及巡演两个乐季。对于现代音乐有独特的兴趣,何为同旧金山交响乐团的首席演奏员们共同创建了“桥”室内乐大师重奏组 (Bridge Chamber Virtuosi)。“桥”除了演奏经典西方室内乐作品意外,更致力于推广当代亚裔作曲家的作品。“桥”于2015年发行的录音专辑中包括了旅美作曲家陈怡、盛宗亮和梁雷的一些首次录音的室内乐作品。

  何为在旧金山音乐学院担任小提琴教授十七年,并担任弦乐系主任。他的学生在国际比赛上频频获奖,包括Menuhin, Andrea Postacchini, Elmar Oliveria, Schoenfeld和Klein等国际小提琴比赛,以及Concert Artists Guild, Astral Artist National Auditions, Fischoff和Plowman等室内乐国际比赛。还有学生获得了如Avery Fisher职业生涯奖金等著名奖金,或赢得了林肯中心CMS Two项目的席位。何为的学生常作为独奏者和世界著名的交响乐团合作,如费城交响乐团、旧金山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圣保罗室内管弦乐团、匹兹堡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韩国广播公司交响乐团、底特律交响乐团等。

  何为常在亚洲各音乐学院开设大师班,包括上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国立首尔大学、国立台北艺术大学、香港演艺学院、首尔艺术学校和新加坡杨秀桃音乐学院。何为还担任过美国富布莱特高级专家。

  何为七岁学琴,考入川音附中后,师从陈文源教授。1991年何为获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全额奖学金赴美留学,师从于Engene Gratovich教授,并同Paul Olefsky教授和Heasook Rhee教授学习室内乐。何为在旧金山音乐学院取得硕士学位,师从Mark Sokol与Camilla Wicks。

  希拉·布朗在特拉华大学及北卡罗莱纳大学艺术学院担任过副教授,并执教十年。她在密苏里圣路易斯大学、杜克大学、纽约大学及田纳西大学有过教学经历。她目前是天津茱莉亚学院常驻教师。布朗在首尔国立大学、天津音乐学院、吕贝克音乐学院、利奥波德·莫扎特学院、曼哈顿音乐学院、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克利夫兰音乐学院、伊士曼音乐学院、奥柏林音乐学院、赖斯大学等知名学府举办过大师课。布朗曾在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地区,为成立不久的伊拉克国家青年交响乐团担任教授,是他们第一位中提琴教授。布朗是美国中提琴协会理事会的成员。她曾在纽约大学Karen Tuttle工作坊、班夫艺术与创意中心、西方音乐学院、Jeunesses Musicales、坦格尔伍德音乐中心和加利福利亚夏季音乐节等授课和演出。她被选为美国中提琴协会的执行委员会成员,并被邀请在伊斯曼、科尔伯恩、奥伯林、南非和澳大利亚的中提琴协会大会上表演。

  布朗从茱莉亚学院获得音乐学士学位,并担任Karen Tuttle教授四年助教。她曾被授予DAAD奖学金跟随独奏家Kim Kashkashian进行研究生课程的学习。布朗在莱斯大学的Paul Katz弦乐四重奏项目攻读了研究生学位,同时担任Karen Ritscher教授的助教。她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Gladwyne。布朗拥有一把Marten Cornelissen中提琴和一副麦克阿瑟天才奖获得者本诺·罗兰所制作的琴弓。

  作为国际上极受欢迎的独奏和室内乐演奏家,韩国大提琴家金兗珍在肯尼迪中心、柏林音乐厅、柏林爱乐乐团、首尔艺术中心、三得利音乐厅、中国国家大剧院演出。

  金兗珍在包括索兰汀国际大赛、博萨尔特大奖赛、迪希勒-萨托国际音乐比赛和维瓦音乐厅大赛在内的多项比赛中均获得过奖项。她曾作为独奏家在克利夫兰、安娜堡、科罗拉多、汉城和马尼拉与乐团合作。她的演出在美国、韩国及日本的电视台和电台播出。金兗珍是一名充满的室内乐演奏家,她与多位世界知名艺术家合作,并与她的两个姐妹组成“K钢琴三重奏”组合,在美国和韩国多次举办演出。

  加入天津茱莉亚学院之前,金兗珍曾担任密歇根大学和奥伯林音乐学院的客座讲师,同时也是福尔曼大学兼职教授。她曾在美国、韩国、中国、菲律宾和匈牙利的学校举办大师课,并曾受聘担任阿比林音乐节、马德兰岛音乐节和琉森音乐节艺术教员。她曾担任西北印第安纳交响乐团和亚洲青年交响乐团副首席,并曾在安娜堡交响乐团、迪尔伯恩交响乐团、韩国城南爱乐乐团、忠北爱乐乐团和国家剧团管弦乐队担任首席客座大提琴。

  金兗珍先后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音乐学士)、日本桐朋学园、美国克利夫兰音乐学院(音乐硕士)和密歇根大学(音乐艺术博士)求学,师从Chung-Shim Baek,Dong-Oo Lee, Ji-sook Shin,Ko Iwasaki和理查德·亚伦。

  张达寻以独奏家的身份与明尼苏达交响乐团、圣卢克交响乐团、东京交响乐团、埃德蒙顿交响乐团和太平洋交响乐团等优秀交响乐团均有合作演出并在美国、加拿大、巴拿马、日本、韩国和中国多次举办独奏会。作为一位室内音乐家,张达寻曾应邀参加过拉荷亚夏日音乐节、门洛音乐节、山中弦乐节和温哥华燃烧夏日音乐节。他在“丝绸之路”演出计划中参加了大量演出,同时,张达寻还是林肯中心室内乐协会的一员。

  作为一位低音提琴家,他曾屡获殊荣,所获荣誉包括艾弗里·费舍职业奖学金、国际青年音乐艺术家奖、拉荷亚音乐协会奖、新英格兰交响乐团独奏奖、弗格斯奖、2003年WAMSO大赛半岛bandao体育、国际低音提琴协会独奏大赛,以及美国弦乐教师协会全国独奏大赛特等奖。他的多张唱片已录制发行,如独奏专辑《入门》和专辑《Ditto》等,他还与德意志留声机公司合作录制了《普莱斯勒联想》以及与马友友及其丝绸之路合奏团合作的两张专辑《芝加哥·丝路之旅》和《新·丝路传奇》。

  张达寻出生于中国哈尔滨一个低音提琴世家。他从9岁起学习乐器,11岁进入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之后又进入美国因特劳肯艺术学院继续深造,并获得印第安纳大学音乐学院艺术家文凭,在校期间,他曾与劳伦斯·赫斯特共事。他曾在美国西北大学任教,现为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低音提琴副教授。

  盖尔盖伊·伊采什出生于匈牙利,是一名独奏家和室内乐音乐家,在众多音乐领域都很活跃。他是UMZE室内乐团的一员,也是TeTraVERSI长笛四重奏乐队的创始人。2014年,伊采什在卡内基音乐厅举办音乐会,此后受邀参加全世界各大长笛音乐节,前往北京、巴西利亚、巴黎、纽约、曼彻斯特和弗莱堡等城市演出。他曾与玛格德莱娜·考杰娜、马库·斯托克豪森、汉斯·霍利格、彼得·弗兰考、丹尼斯·沃宏、阿玛丁达打击乐团、巴拿巴·克雷曼、基斯托夫·巴拉提合作,并曾以独奏家的身份与弗朗茨·李斯特室内乐团、奥匈海顿管弦乐团、多伦多小交响乐团、卡托维兹爱乐乐团、纽约乐团和亨茨维尔交响乐团等乐团合作。

  伊采什改编过很多长笛作品,并一直从事长笛出版物的编辑工作,并与Akkord、EMB、环球、比约多、普雷瑟和哥萨克等出版社开展过合作。他在自己的作品中积极运用现代演奏技巧,特别是他在自创的“ 弗拉波”(Flouble)软件和DVD中所介绍的复音技巧。2018年,他出版了全面介绍长笛演奏方的著作《长笛演奏法》(Flautology )的匈牙利文版本,并录制了超过20张唱片。

  伊采什曾在李斯特音乐学院学习,后荣获布拉格莫扎特音乐学院及班弗艺术中心奖学金。对他演奏影响最深的导师是伊斯特万·穆图斯和阿赫乐·尼科利,以及他的室内乐老师葛尔吉·库塔和弗兰克·鲁道斯。

  伊采什拥有李斯特音乐学院的博士学位。他曾荣获许多大奖,其中包括第二届亚历山大·塔斯曼国际音乐比赛最高奖、弗朗茨·李斯特音乐奖和拉吉塔奖等国际大奖。2017年,他在波士顿大学担任富布莱特客座教授。2018年,他获得了匈牙利艺术学院三年的创作奖学金。在加入天津茱莉亚学院之前,伊采什一直在位于杰尔的塞切尼大学担任教职并在世界各地教授大师课。

  斯科特·贝尔是一位长期活跃在音乐会舞台上的双簧管演奏家。在“Music in a Great Space”系列演出中,他于匹兹堡和冰岛雷克雅未克大教堂举办了精彩的独奏音乐会。他合作过的乐团包括圣达菲歌剧院、格林美格拉斯歌剧院、亚特兰大交响乐团、国家交响乐团、明尼苏达交响乐团和密尔沃基交响乐团等,他还是备受好评的匹兹堡里德三重奏组合的一员。自1993年起,贝尔加入匹兹堡交响乐团,获得William Rinehart及夫人捐赠的双簧管席位。作为曾两度获得格莱美大奖的匹茨堡交响乐团的一员,他的足迹遍及6大洲,并参与格莱美获奖演出。

  贝尔在北伊利诺伊大学、杜兰大学、三一学院、卫斯理大学和梅隆大学任教,近期,他又成为杜肯大学教师,他在北美、南美和亚洲等地均有授课经历。另外,作为约翰·麦克双簧管训练营的艺术家兼教师,他还致力于将自己恩师的音乐理念和制作技术发扬光大。贝尔曾在克里夫兰音乐学院求学,师从传奇双簧管大师兼教育学者约翰·麦克。贝尔于1982年,成为第一个在费尔南德·吉勒特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双簧管演奏者。1982年,韦拉克鲁斯大学(墨西哥)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

  周相宇出生于中国西安,从10岁开始先后跟随西安音乐学院王羽教授、迟铮教授学习单簧管。他在2002年获得TOYAMA亚洲青年音乐比赛第一名,之后赴美国因特拉肯艺术中心开始音乐专业的学习。2005年,他考入茱莉亚学院并获得全额奖学金,师从查尔斯尼迪什,并先后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在茱莉亚就读期间,他参与组建 “PUFF! ”木管五重奏,这支组合获得了2009年阿里加室内乐比赛一等奖,同年还进入了Naumburg室内乐音乐比赛的决赛。“PUFF! ”五重奏多次在茱莉亚学院一年一度的“聚焦!”艺术节上亮相。2010年5月,该组合代表茱莉亚学院在肯尼迪艺术中心举办了音乐会。

  毕业之后,他于2011年到2015年在上海交响乐团担任单簧管副首席,并跟随乐团多次巡演。2013年,他受邀与上海四重奏在东方艺术中心合作演出。周相宇经常活跃在上海交响乐团室内乐系列以及上海音乐厅音乐下午茶的舞台上。离开上海后,周相宇先后担任了新西兰交响乐团客座副首席,以及贵阳交响乐团降E单簧管演奏员。除了乐队演奏,周相宇也致力于音乐教学及学术交流。他曾在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担任客座讲师,并在曼哈顿音乐学院和因特拉肯艺术中心举办了大师班和独奏音乐会。

  目前,周相宇正在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攻读博士学位,并将于2019年秋进入天津茱莉亚学院担任单簧管教师。

  巴松管演奏家小山昭雄曾任达姆施塔特交响乐团、斯图加特歌剧院管弦乐团及斯图加特室内乐团的首席巴松管。1990 年以来,他一直是小泽征尔斋藤纪念管弦乐团的首席巴松管,以独奏家和室内乐音乐家的身份活跃于世界各地。小山昭雄曾作为独奏音乐家与慕尼黑爱乐乐团、北德广播交响乐团、班贝格交响乐团、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管弦乐团和不莱梅德意志室内爱乐乐团合作演出。1979 年,他参加了意大利安科纳国际音乐大赛并获得奖项,1981 年,他获得布拉格之春国际音乐大赛特别荣誉奖。

  他参与灌制过四十余张独奏、室内乐、管弦乐队唱片,并登上过许多海外电视广播以及NHK 艺术剧院、筑紫哲也的新闻等电视节目。小山昭雄同时是众多国际音乐赛事的评委会成员。他拥有超过25年的教学经验,其学生赢得了许多国际著名奖项,并活跃在世界各地的管弦乐团和教职岗位。

  小山昭雄曾就读于洗足学园音乐大学,师从西川隆与霧生吉秀,后于戴特蒙德国立音乐学院深造,师从A. Henninge与H. Jung。1994年至今,他一直在德国特罗辛根国立音乐学院担任教授。

  韩小光13岁开始学习圆号,从事圆号职业演奏已有41个年头。他自1987年起,担任新加坡交响乐团圆号首席。同时,他也是广州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及中国爱乐乐团的客座首席并与柏林爱乐乐团、慕尼黑广播爱乐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萨布吕肯广播交响乐团和多特蒙德爱乐乐团均有过合作。

  韩小光曾以独奏家的身份与新加坡交响乐团一起参加在日本山形县举办的第27届国际圆号协会工作坊;作为室内乐组的一员,他曾赴上海,与上海广播交响乐团合作演奏舒曼圆号四重奏协奏曲。多年来,与他合作过的艺术家包括姆斯蒂斯拉夫·罗斯特罗波维奇、小泽征尔、克劳迪奥·阿巴多、克里斯托夫·艾森、斯蒂凡·多尔、林昭亮和里卡多·穆蒂等。

  韩小光于2003年开始担任新加坡国立大学杨秀桃音乐学院圆号教授。他的启蒙老师为父亲韩铣光,后随梁克潮老师学习,进而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先后随极富声望的圆号演奏家吴珠玺和父亲韩铣光进修圆号。他曾经和Barry Tuckwell, Douglas Hill, Hans Pizka, Philip Myers和Gerd Seifert短期学习。

微站点
查看微站点
个人中心
人工客服
购物车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