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色血脉 光荣之城上海红色文化季掀
赓续红色血脉 光荣之城上海红色文化季掀5月27日,为庆祝上海解放75周年,“光荣之城”2024上海红色文化季掀起: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致敬场”在美琪大戏院上演,浦江对岸,东方明珠塔闪烁的灯光发送出一封用摩斯密码写就的红书,吸引市民游客解密;海派谍战话剧《向延安》在东方艺术中心首演;上海爱乐乐团“红怀”文艺党课在上海大剧院奏响《红旗颂》旋律;上海文广演艺集团“红色舞台精品演出季”更集合40场红色演出、8场文艺党课,持续拓展红色IP影响力。
电影、话剧、音乐会、文艺党课……“光荣之城”上海红色文化季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在“党的诞生地”营造出赓续红色血脉的浓厚氛围。对历史的深情回望、面向年轻人的创新表达,提升着上海红色文化显示度与亲和力,为上海打造习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注入精神力量。
“滴、滴、滴”的电波声将观众带回75年前上海解放前夕。银幕上,上海歌舞团荣典·首席演员王佳俊和朱洁静饰演的“李侠”“兰芬”出现在石库门弄堂。摇曳的旗袍、刀锋上的舞蹈、漫天的“摩斯密码雨”,战争与爱情,唯美与惊心彼此交织,扣人心弦。
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上海广播电视台荣誉呈现,上海歌舞团携手上海尚世影业有限公司出品,郑大圣担任总导演,崔轶担任导演、总制片人,原班舞蹈演员倾情出演。它将作为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片,于6月15日首映,6月18日起全国公映,开拓剧场和影院“双向互哺”新模式,线上线下共助“电波”远传,让经典永驻。
对总导演郑大圣来说,最大的挑战是,90分钟的电影,没有一句台词,如同一部默片,必须尽可能多地调动视听语言,重新演绎、诠释这部舞剧,演员不说话,所以光影、镜头、效果得说话。
“我们只是做了一部超长默片,电影从默片开始,电影对肢体从不陌生,这根植于电影的基因。”郑大圣说,“电影中保留了舞剧当中最核心的华彩段落,最重要的是传递以男女主人公为代表的角色的情感。这样的情感、信念,这样的内心力量可以用舞蹈的语言,也可以用电影的语言传递。”
在保留舞台表演的主体呈现外,影片取景车墩影视基地,进驻LED虚拟摄影棚,选取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实景、排练厅环境等,将故事穿插于虚与实之间。电影中还出现了观众席,郑大圣说:“我们希望这个传奇故事不是一个隔绝在历史中的传说,而是能与今天的观众直接关联。”
从舞剧到电影,领衔主演王佳俊用“造梦”来形容自己的感受:“电影带我们穿越回了某一个时代的某一个场景,你走过那条街,就感觉自己是戏中人了。”
朱洁静对电影的“真”深有感触:“舞剧跟电影有一个很微妙的跨越,我们在舞台上用了很多生活化的表演,但到了片场,这种真切就特别‘落地’,比如择菜、织毛衣等细节。有了这次电影的经验后,再回到舞台,一定能比之前状态更好。”
从1958年孙道临主演的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到2018年上海歌舞团创排的同名舞剧,再到舞剧电影的推出,“电波”的故事在上海这座“光荣之城”的上空画出了一道艺术的螺旋,用持续的生命力记录下一段铭刻历史的英雄赞歌。
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诞生了许多流传至今的红色文艺经典,1965年首演的《红旗颂》就是其一。作曲家吕其明用极具历史画面感和民族史诗性的交响音乐,奏响了中华民族的时代强音,他说:“红色基因是激励我不断创作的‘音乐密码’,我以最大的热忱来歌颂党、歌颂祖国和人民。”
5月26日,在地铁人民广场站中央展台,上海爱乐乐团演绎了管弦乐序曲版《红旗颂》。在上海市市花白玉兰造型的穹顶之下,高挂起一面面五星红旗,乐团副团长及常任指挥张亮给出手势,《红旗颂》熟悉的旋律便流淌出来,熙熙攘攘的地铁站变身音乐厅,众多市民和游客纷纷停下脚步。
5月27日晚,上海爱乐乐团“红怀”音乐党课上,乐团和钢琴家孔祥东再度奏响钢琴与乐队版《红旗颂》,这是吕其明今年刚刚修订完成的版本。《红旗颂》常演常新,迄今已有八个不同版本,上海爱乐乐团计划在国庆节前出版发行《红旗颂》全版本黑胶唱片,这八个版本不仅涵盖了多种乐器组合,还展现了各异的演奏风格,全方位呈现这部红色经典的绚丽多彩。
钟楼旋转、命运漂移,唯有信仰和信念成为立于中华大地的不变的基座。在海派谍战线小时的四幕剧里,观众一同领略了戏剧舞台上再现的者在烽火岁月绽放的诗性时刻。大幕落下时,这一首让人动容的青春之歌、人生之诗收获观众热烈的掌声。
作为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制作出品的第二部红色话剧,《向延安》改编自作家海飞曾斩获“人民文学奖·长篇小说双年奖”的同名小说。如何将300多页原著小说,时间跨度逾20年的故事浓缩进话剧舞台?导演李伯男说:“我们追求的不是给予观众外部的情节刺激与视听冲击,而是希望这部戏在谍战类型的基础上,更加具备一种人学的价值和诗性的品格。”
以上海为起点,延安为题,舞台上,“栀子花,白兰花”的叫卖声混杂着外滩的枪声,流行与古典交织的配乐演绎出摩登与悲怆并存的气质。每一幕间串联情节的沪语播报,无一不让人确认其“很上海”的气质,也让观众清晰感知上海城市基因中的“红色”。
《向延安》5月27日至31日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连演6场后,6月底将赴京献演国家大剧院。“75年前,上海解放的历史时刻在舞台上重现。看到屏幕上泛黄的《解放日报》,沿着先辈的足迹,我们所走过的路,历史与现在仿佛重叠。那一刻,我热泪盈眶。”有观众说。
5月至7月,上海文广演艺集团“红色经典致敬上海”红色舞台精品演出季将推出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杂技剧《战上海》、话剧《觉醒年代》、木偶剧《报童之声》、演唱会《歌唱祖国》等精品演出、文艺党课。此外还将组织艺术家和红色文艺精品深入街道、社区、企业和学校。
近年来,上海文广演艺集团红色舞台精品佳作不断,包括音乐剧《伪装者》、话剧《千里江山图》《英雄儿女》《浪潮》、交响曲《新时代》、音乐会《新征程、新起点》等,未来将继续以演出为中心环节,推出优秀舞台艺术作品驻场演出、阶段性驻演,推动上海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喻荣军说:“相信舞台上一幕幕生动丰满的艺术形象,将触发观众思想共鸣半岛·体育官网,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本报讯 (记者 王闲乐)75年前的5月27日,上海解放。为赓续传承红色血脉、提升全防意识、砥砺报效祖国之志,昨天下午,“共筑国之长城”2024年上海全防教育主题系列活动在上海师范大学启动,推动“光荣之城”2024上海红色文化季在全市深入开展。
启动仪式上,“上海市大学生国防教育研究中心”合作联盟为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杉达学院等4家新成员授牌。金山区第二实验小学、嘉定区紫荆小学、民办新华初级中学、园南中学、晋元高级中学、材料工程学校(中职)等6所学校代表全市51所中小学接受“2023年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授牌。至此,我市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总数达到100所。
现场发布了2024年“拥军优属 固我长城”主题系列活动。今年5月至10月,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将组织开展“服务国防、强军兴军”拥军支前类、“尊崇关爱、帮困解难”优抚优待类、“爱国拥军、汇聚力量”社会动员类等五大类100多个实事项目。
据悉,“共筑国之长城”2024年上海全防教育主题系列活动后续将开展全防教育知识竞赛、“爱我国防”主题征文、红色短剧剧本创作大赛、“爱我国防”摄影大赛、大中小学师生“爱我国防”演讲比赛、青少年“走近边防线项市级重点活动,持续在全市特别是9月全防教育月掀起红色文化和国防教育热潮。(记者 吴桐 张熠 施晨露 诸葛漪)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